文/  陳佳翎

  合照於袁家花園涼亭  

民國二十年春,第四次殷墟發掘,同仁攝於袁家花園垂釣亭與假山上,左起:李光宇、劉嶼霞、吳金鼎、王湘、周英學、梁思永、李濟、郭寶鈞、董作賓

在假山上及涼亭前,殷墟考古的前輩們一字排開的合照,可不是郊遊踏青所留下的合影喔!照片的故事讓大菩薩細細說來:

殷墟考古發掘團的團址在尋找設置地點時,曾搬遷過幾次。最開始設在廣益紗廠;從殷墟第四次到第七次發掘,考古發掘團將團址設在袁家花園裡,之後才搬遷到冠帶巷26號。您一定很好奇,這袁家花園是什麼花園?怎麼會選擇將團址設在此處呢?原來,殷墟發掘工作地不遠處就是洹上村,意想不到吧,這個小村裡竟然有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的故居及墓地,發掘團團址就設在袁世凱隱居在安陽時的居所。它的主體建築採中西合璧的建築手法,花園則仿蘇州園林設計,這座涼亭旁的假山就是以太湖石做成的。

合照於冠帶巷  

民國二十四年春,殷墟第十一次發掘,星期日在城內冠帶巷26號過夜前照。左起:劉燿、梁思永、夏鼐、尹煥章、李光宇、石璋如、吳金鼎、胡厚宣、祁延霈(編按:發掘團於二十二年秋,由袁家花園遷至冠帶巷) 

另外,袁世凱在袁宅東側又建了另一座花園,命名為「養壽園」。此名可是大有來頭,袁世凱五十大壽時,慈禧太后賜予手書「養壽」二字,他以此命名居所,表明自己身在千里之遙的小村莊隱居,心中仍不忘朝廷。園裡有樹竹花卉、珍禽異獸、亭台樓榭,主建築是位於園林中央的「養壽堂」。我們在其他的老照片中,也能看見發掘前輩在養壽堂前的合影。

合照於養壽堂  

民國二十年春,殷墟第四次發掘,河南省政府特派員於袁家花園養壽堂,宴請地方人士及同仁 前排左起:郭寶鈞,李光宇、董作賓、李濟、周英學、劉嶼霞、梁思永;最後牌中立、位「俱樂部」牌前者為谷重輪

園內引進洹河的水做成人工湖,在下圖中您看到的水道,就是連通兩者間的渠道。而在照片的中間位置、遠處的橋就是由袁宅通往養壽堂的橋!可惜,經歷抗日戰爭及文革,袁家花園遭到破壞拆毀,這些景色及建築都不復存,現在我們也只能在照片中回憶了。

 

袁家花園 橋  

 

還想看更多照片嗎?殷墟第1次到第15次發掘的田野老照片精華,都收錄在本所出版的《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裡喔!線上版>>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1_2/HPftAE/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