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初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附近的楊淩區(下圖),發現大量陶範、鐵渣等與鑄鐵相關的遺物,初步推測該處為一鑄鐵作坊。

20120418考古現場_map  

發掘出土的遺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秦漢時期的磚瓦建材與日用陶器,另一類為鑄鐵相關器物。後者又可分為五種:1.以犁、鋤等農具為主的  陶範與芯,各類器具之規格大小不盡相同;2.爐壁、爐座與鼓風管殘件塊,鼓風管復原管徑多在10公分以上;3.煉渣、爐渣、殘鐵塊與木炭塊;4.有煉渣、鐵銹附著的陶器與瓦片;5.灰坑內出土四件青石質的「半兩錢」範模殘件。

四件半兩錢範模中,一件為典型的榆莢錢(漢代使用),其他三件之錢徑及文字風格與文景兩帝時期的錢幣相類;再配合陶器、建材的特徵判斷,此作坊的使用年代應為西漢早期。

出土煉渣含鐵少、多氣孔且疏鬆,表面呈龜裂狀,這屬熔煉渣特徵,與冶煉渣不同。鼓風管口徑似較以往所知的冶煉渣風管細,陶範均可見明顯使用痕,此外尚出現一定數量、形狀多不規則、可能用作重熔原料的殘鐵塊。由此推測,這裡可能是以溶煉活動為主的作坊,而且以農具生產為主,甚至兼具鑄錢功能。從不少木炭遺留可知,作坊是以木炭為燃料。

該次發掘遺存多為鑄造的廢棄堆積,未見直接與鑄鐵活動相關的窯爐等設施,所以對作坊規模、內部佈局況均不清楚。儘管如此,它的意義卻不容忽視:楊淩所在的關中地區為秦漢時期的政經中心,文獻記載此區為重要產鐵地,但過去發現與鐵工作相關的遺址僅有五處,與文獻揭示的重要性不符。再者,秦漢的冶鐵遺址多為戰國晚期或西漢中期以後,甚少見到西漢時期的遺址,因此該遺址的發現恰好補足此環節的不足。

arrow
arrow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