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之濱,海之邊—東海岸的考古遺址紀行    黃婷鈺

 

小時候,炎炎夏日的傍晚,最期待的事情莫過於等待大人下班,於是伯父開個卡車,後面除了載滿各式泳具、玩具船、堆沙堡的鏟子、水桶之外,還違規坐了幾個大人小孩。

「看到警察要趕快趴下去,不要被看到!」伯父如是說。

於是大大小小懷著興奮莫名的心情,手裡拿著阿媽剛捏好的飯團配香菇,朝著台東杉原的沙灘,出發了!

過年期間,別人家是,「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飽」,小妹家初三沒得「睏甲飽」,因為外婆家的大人們還興奮的備好鍋碗瓢盆,來個家族戶外野炊大聚餐。目標,當然還是東海岸囉。

在台東出生、長大,從小,就是個樂海不樂山的人,碧藍的太平洋,彎曲多變的海岸,賜給我美好的童年。而今,因著工作的關係,懷著不同的心情,駕著老弟的紅色TOYOTA,迎著清冷的海風,又向著熟悉的海岸線奔馳。

台東不是一向被稱文化沙漠的後山嗎?竟然出土台灣目前所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不在別處,就在小時候過年時,常來拜拜、野炊的八仙洞。從杉原出發,沿著海階上的十一號公路,一路天寬地闊,但也提心吊膽,深怕被超速照相的奔馳了將近一百公里,心中一面嘀咕著,呦,沒想到這別無分號的海階地形,除了有很多阿美族人的墳墓之外,聽說分佈著許多的史前遺址呀,一面享受碧海藍天,巨大的海蝕洞,就在眼前了。抵達時間:上午九點。

順著石方磚鋪設的小路,不知是去的太早的緣故,整個八仙洞風景區,一個人都沒有,就只有小女子我一人隅隅獨行,面對著又大又陰寒的洞穴,一陣孤獨,夾雜著莫名的恐懼襲來,雖然這些海蝕洞早已人為得太厲害,水泥鋪頂不算,還煞有介事的弄成像石頭一樣的凹凸不平,但一時之間,我似乎能夠體會史前人類住在這洞穴中,面對一望無際太平洋的那種孤寂,也略能理解為什麼現在的人要在洞穴中擺上一個又一個的佛像了。

擎著心中的孤單與恐懼,手上拿著相機,忙著東拍西拍時,突然小腿輕輕觸了什麼東西,回頭一看,三雙溫暖的眼睛,和三條猛烈搖擺的尾巴。不知何時來了三隻狗,一副撒嬌的樣子,拍拍他們的頭,算是打了招呼,於是便前呼後擁,熱情的跟前跟後,有了他們的陪伴,頓時勇氣倍增,一路也有人可以講講話,心想,希望史前的人類也有養狗陪伴,才不會太孤單了。

離開了八仙洞,手裡拿著咱劉先生幫東海岸管理處寫的「史前文化」一書,南下往回走,希望能夠按圖索驥,拜訪更多的東海岸考古遺址,到了長濱,本想進忠勇社區,一窺過去大量出土單石的小聚落,卻沒想到我這個超級大路痴,連長濱國小也沒找到,更遑論進忠勇社區的產業道路了。

一路來到了成功鎮,西邊是一大片的海階地,1914年日本學者佐山融吉曾經報導過這裡的兩座石棺,是麒麟文化的遺留,其中的一個石棺現在就放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的演藝廳前面。

小時候偶而會隨著伯父伯母,在黃昏來到成功(以前叫新港),興奮的看著回港的漁船,卸下一簍一簍的龍宮寶物,卻不知道台東的囤墾與開發,便是始於這個距離現在的台東市有一小時車程的港口。而台東最早的媽祖廟:小港天后宮就在省道旁。順道的,我還瞻仰了小港「廣恒發」商號,就在台11號路邊。這可是東海岸在開發早期最大的雜貨鋪,原是客家人溫泰坤的產業,可惜早已荒棄,現在只剩下荒煙蔓草間,一面磚拱騎樓式的牆,讓我不禁聯想到民雄的鬼屋,不過,這傾頹拱牆上,「廣恒發」三字猶依稀可見。

臉上輕拂著徐徐的海風,來到了我最喜歡的東河。站在新東河橋上,向西可欣賞那靜靜流著,卻日月穿鑿著白色大石頭的綠色緞帶—馬武窟溪,以及造型古典的舊東河橋,橫跨溪流的兩岸;向東則可飽覽馬武窟溪匯入大海仍是如此的靜謐,神秘。橋的一頭是美麗的泰原幽谷入口,而另一頭則可通往好吃的東河包子。

以往來到東河,眼睛不是看著那白石綠水,就是看著手裡的白色包子,卻不知就在腳下,馬武窟溪口的北側河階地一共有小馬IIIIIIIV四個,而南側則有大馬I、II、III一共七個史前遺址呢!個看著北側由溪流切出的地層斷面,不由覺得自己愧為台東人,對這塊土地今天總算有個重新而深入的認識,而這次的東海岸之旅可說是我的驚異時空奇航了。

再跳上老弟的紅色TOYOTA,就往東河包子駛去,一口氣幫朋友買了40個包子,當然也幫辛苦吃素的自己帶了10個紅豆包,心滿意足的上路。

口中哼唱著歌詞早忘得二二六六的馬蘭姑娘,都蘭不覺已來到眼前。不像其他的遺址,一眼就瞄到了路邊,通往都蘭遺址的指示牌。

有指示牌耶!對我這個大路痴來說,真是莫大的福音!

順著指示牌,方向燈一打,油門一踩,離開了11號公路,駛進了都蘭,由大路進小路,由柏油路轉為碎石水泥路,社區早已在我背後巨大的芒草叢間隱沒,終於來到了都蘭遺址的所在地,懷著忐忑的心情下車。

該不會又我一個人吧?看著寫著「石棺」的指示牌,指向一條通往林子裡的石磚小路,不禁開始猶豫。就在這時候,一對原住民老夫婦,帶著他們五歲左右的小孫女,從小徑的入口冒了出來,哇,真不錯,現在原住民對自己的文化意識比過去強多了,還會帶小孩子們來探探古早祖先的足跡。

趕緊上前詢問。還好小徑不長,約3分鐘可以走到。我也懷著思古幽情,踏上這早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的遺址。果然,不遠,就看到了都蘭遺址的石棺,靜靜的躺在地上。湊身向前,接近棺底的牆角還有一個小洞,是為了排水用的嗎?

走出小徑,回到原點。石棺的對面,則是通往「石壁」的小徑,這次心裡就更篤定了。不過往石壁的小路比較長,約莫走了5分鐘才到。三塊莫名的石牆,立在經人工整理過的泥土地上,其中一面較大的石壁上還有兩個圓凸,圓凸下方的牆面,則不是切平的,而是一個隆起,由側面看起來還真像個孕婦,因此都蘭遺址的石壁還有個俗稱「孕婦石」。

真是神秘啊。

就在我拿著相機東拍西拍時,卻聽到旁邊的芒草叢,樹林間傳來一陣陣沙沙的聲響,頓時不禁汗毛直立,該、該、該不會是有什麼小動物要跑出來了吧….我可不過一介弱女子,老公還在家裡等我哩,我還是趕緊動身打道回府吧,心裡雖是這麼想,但是還是忍不住貪心的又拿起寶貝相機,多拍了幾張。再往旁邊的草叢樹林看去,只看到幾隻麻雀和不知名的鳥兒,在芒草葉上跳來跳去。

沙沙聲就是他們弄出來的吧?

再次跳上小紅TOYOTA,回到滾著白色蕾絲海浪的海岸線,向著杉原前進,方才的恐懼早已丟在都蘭的草叢裡,心中蕩漾的卻是對這塊大地,以及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古早人一股敬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的頭像
    南無 考古大菩薩

    南無 考古大菩薩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