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乃婕]

Cyark是由Kacyra家族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自2003年起致力於使用數位科技來”保護”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特別是被列為瀕臨危機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破壞之前,能夠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下來,並繼續流傳到後世。

從古至今已經有數不清的重要文化遺產被有計劃地破壞、甚至從文字紀錄上抹去,各個時代當權者缺乏文化意識、卻充滿惡意與傲慢的行為造成許多無可挽回的錯誤。2001年曾發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憾事:塔利班組織在阿富汗炸毀了有1600多年歷史的巴米揚大佛(Bamiyan Buddhas ←把這兩個字複製貼上Google就可以看到情況有多慘烈),CyArk創辦人Ben Kacyra正是受到這則消息的影響,於是開始著手龐大的「數位典藏」事業。

CyArk 0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者:林圭偵 女士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與奈米考古實驗室研究人員)

時間:2014年3月11日(二)下午6:00-7: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201室
(台北市思源街18號)

臺大人類學系 演講公告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者:林秀嫚 女士(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時間:2014年3月7日(五)上午9:30-11: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201室(台北市思源街18號)

臺大人類學系 演講公告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研院史語所新書介紹

作  者:邱斯嘉、臧振華主編
定  價:NTD 800
裝  本:平裝
出版時間:2013/12
書籍類別:考古學

考古學與永續發展研究  

本書介紹:
永續研究是當前國際上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議題,它最主要目的是要企求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和諧與平衡,並且不影響人類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福祉。永續研究的範疇非常寬廣,含蓋了不同尺度的時間與空間,以及不同脈絡下的環境、社會與經濟組織,需要多學科的合作。而作為一個具有時間深度,並且以人類物質遺存作為主要研究資料的學科,考古學在永續的研究中,亦可提供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之變遷、人類社會長時限的發展,以及人類文化資產之保存與經營等方面,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地位。然而國內的學術界似乎對此方面還不甚熟悉,因此,本專書擬以永續作為研究的專題,期望能藉由考古學的研究理念、方法與資料,透過跨領域合作,對此一受到普遍重視的當代議題作出獨特的貢獻。基於這一構想,本書從學理與應用兩方面,擬定了五個可進行研究的題目:(一)古代環境重建及人地關係研究(二)古代人類生業與聚落系統研究(三)古代社會體系的發展與變遷(四)古代土地利用與國土規劃之研究(五)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經營。本書匯集了15篇論文,分別針對上述議題發表最新探索之成果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者:陳叔倬 先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

時間:2014年3月4日(二)下午6:00-7: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201室

 

臺大人類學系 演講公告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到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學是一門既有趣又嚴肅的學問,它是利用潛水裝備與海洋探測科技,調查與發掘淹沒在水下的船隻、遺跡、遺物等,以研究人類過往的歷史與文化。因此,水下考古學基本上是屬於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目的及研究的理念與方法,與陸地考古學基本上是一致的。 

陸地考古學家除了要調查與發掘遺物和遺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發現並記錄考古的系絡,以重建古代人類的文化。因此,做為考古學的分支,水下考古學的工作不只是發現沉船或取得其中的物品而已,更是要藉由水下考古資料的系絡來研究與海洋有關的人類文化,包括社會、經濟、政治、宗教等層面的遺留,以及其所存在的環境因素。這也是水下考古學與水下撈寶活動最基本的差別。」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葉乃婕]

從去年開始,考古大菩薩陸陸續續介紹一些無人航空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在田野工作的運用。有了新技術的輔助,考古調查會比過去更有效率,且更精確。

現在美國有一群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想到把近期最熱門的3D列印和UAVs結合:利用3D列印的零件以及開放的飛行軟體就可以製作出調查用的無人飛行器,而且從設計到實際完成只需要幾小時而已。這項技術已經在今年1月初美國考古學與歷史語言學聯合年會會場中展示,給世界各地的考古學者作為參考。

Arch Aeria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葉乃婕]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數位典藏計畫
教案素材秘笈─考古資料全攻略

網頁中精選史語所歷年在中國與台灣的考古學調查研究,內容以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先後順序為主軸,連結相對應的遺址以及出土文物,各有各的特色。

從首頁的對照圖可以發現,台灣在非常古早的時候便有人類居住的,雖然目前台灣「舊石器時代文化」還沒有內容,其實考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教案素材  

光念課本的文字常常讓學生感到困惑,不過改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是不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呢?
對於歷史科、社會科苦手的老師和學生們,趕快進來看看吧~
勤奮的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網頁來幫孩子複習功課喔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研院史語所新書介紹

作  者:陳光祖主編
定  價:NTD 800
裝  本:精裝
出版時間:2013/12
書籍類別:考古學

金玉交輝-商周考古 藝術與文化論文集  

本書介紹:
本論文集收錄21篇論文,分別探究中國三代銅器製作工藝以及其使用與社會功能、商文明早期遺存與政治及都邑、殷墟周邊地區商式墓葬出土資料分析、西周諸侯國研究、華北部份地區跨時限的政治地景變化、玉器或其他裝飾品的研究、以及部份器物在歐亞草原地帶的起源,觸及商、周時期政治、文化、藝術、諸侯國研究、以及諸侯國與北方草原地帶文化的互動等各個不同的面向。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議程

時  間:2014年3月21-23日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文學院演講廳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

線上報名
報名截止時間:2014年3月01日

臺大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葉乃婕]

提到博物館與數位典藏,很多人會先直接聯想到單一的「物件」,但是其實還有很多無法放進博物館的「遺跡」和「現象」。面對這些議題時,我們又該如何是好呢?

現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和非洲岩石藝術信託組織(Trust for African Rock Art, TARA)合作,展開一項為期五年的數位計劃,目標是要將TARA所藏約25000張非洲岩石藝術的影像併入大英博物館的線上資料庫。除了數位化TARA的材料外,也會重新處理博物館本身擁有的相關檔案,將每一處岩石藝術加入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在資料庫彙整為有意義的資訊,而非單純的「影像」。

TARA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講人:Daniel Perret 先生
(法國遠東學院吉隆坡中心主任)


講題一:
History and Recen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Barus, North Sumatra, Indonesia
印尼北蘇門答臘巴魯斯地區的歷史與近期考古發掘

評論人:趙金勇 先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日期:2014年02月10日(一),上午10:00
地點: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大樓703會議室

   

講題二:
The Padang Lawas Archaeological Complex, North Sumatra, Indonesia
印尼北蘇門答臘巴東老越考古建築遺構群

評論人:臧振華 先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日期:2014年02月11日(二),上午10:00
地點: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大樓703會議室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研院史語所學術活動訊息
你報名了嗎?

時間:2014年2月12日(週三)
地點:本所研究大樓2樓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葉乃婕]

A biomolecular archaeological approach to ‘Nordic grog’

3000年前的啤酒(Ale)喝起來是甚麼感覺呢?
美國賓州博物館的考古學者Patrick McGovern分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遺址出土的飲料殘留,並和釀酒廠合作,將古代啤酒復原後正式上市販售!
這款新產品的名稱”Kvasir”也取材自北歐傳說,原料有小麥、越橘、蔓越莓、楊梅大風、西洋蓍草、蜂蜜和樺樹糖漿,看起來似乎挺不錯的~

Kvasir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陳以琳]

1982年,一位漁民在紐西蘭北島西北端Midge Bay發現了一處沉船遺址,經過當地海事博物館的調查,是一艘長25公尺、寬7公尺的沉船,船身附著了大量的植物與貝類,但仍可辨認出其木質船身、鐵釘、銅質船殼等構造。在當地海流湍急、且淤沙嚴重的狀況下,水下考古專家並未在此進行發掘,僅採集了兩件來自身體的木板。誰知道,30餘年後的今天,經過科學家的鑑定,這兩塊不起眼的木頭,很可能帶有改寫航洋史的關鍵證據……

NZ1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