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016 850~181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2樓演講廳

議程及線上報名(限30個名額)請見下址:http://dahcr.ihp.sinica.edu.tw/conference/2012_Archaeology/meeting.php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是重陽節的感嘆,但在月圓人不團圓的中秋夜,亦不免有此之嘆吧。這兩句詩總使大菩薩想起漢代一位阿兵哥的故事,中秋將至,以這篇文章預祝大家月圓人團圓/千里共嬋娟~

 

  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漢代,有位24歲的青年名叫處賢,被政府從家鄉河南淮陽國徵召至居延(今內蒙古境內)一帶當戍守邊疆的阿兵哥(圖一)。

處賢map圖一:處賢家鄉及戍地  

西漢兵制,男丁會在原郡縣當一年正卒,另一年到京師到衛士或至邊疆作戍卒。延續秦制,戍邊只需三天,但在幅員廣大的國家,兩地間的路程可能長達數月,比兵役還長,所以後來改成由少數人長期戍邊,期間為一年至數年不等。到了東漢,募兵即取代西漢的徵兵制了。不知處賢確切的年代,不過從他請託家人寄衣物一事來看,他不會只戍邊幾天就回家了。當時政府只管吃住軍械,不管衣物,所以處賢及他的同袍需請家人從故鄉寄這些東西來。當家人把待寄的物品打包好後,會用一個封檢記錄袋中物(圖二),就像現在寄國際包裹一樣,然後把封檢跟袋口一併綁起,最後以封泥封住。阿兵哥收到後看到完整的封泥,就知道東西是原封不動地寄到自己手上。

H00114圖二「戍卒處賢衣裝封檢」:右為原漢簡影像、左為紅外線影像。

居延作為匈奴從北面進入河西的主道,是軍事要塞。試想一下,處賢隻身一人戍守在這個胡地多飆風、語言又不通的異鄉,加上通訊又不若現代發達,收到家裡寄來的東西會多麼欣喜啊。

動畫《居延漢簡的秘密》(戍卒處賢衣裝封檢:3’43~5’16):http://dahcr.ihp.sinica.edu.tw/dahcr_edu/play_flv.php?sn=8&tb_name=animation

延伸閱讀〈行李名條在漢朝〉: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2404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對這則馬祖亮島人的新聞還有印象嗎?http://tw.news.yahoo.com/%E9%A6%AC%E7%A5%96%E4%BA%AE%E5%B3%B6%E5%87%BA%E5%9C%9F-7900%E5%B9%B4%E5%89%8D-%E5%AE%8C%E6%95%B4%E4%BA%BA%E9%AA%A8%E9%AA%B8-213000230.html

前陣子聽了發掘者陳仲玉先生的演講,對這位8000歲的海亮哥(陳先生對他的暱稱)有更多認識,大大開了眼界。

依一套從股骨長度回推漢人身高的公式估計,這位海亮哥身高約160公分,根據他臼齒、骨骺及其他骨骼發展程度推測約30歲。大臼齒磨損特別嚴重,表示常食用硬質食物,他患有關節炎及腰椎方面的疾病。外耳道骨的特徵顯示長年受到冷水刺激,與海女或衝浪者相同,另外他肌嵴線極為發達,上肢又明顯較下肢粗狀,推測他應該是位討海人,所以陳先生才幫他取了「海亮哥」這樣的稱號。

發掘海亮哥時,為了避免因環境突變或其他因素造成壞破,決定將整具墓葬及底土一起取出打包,運回馬祖文物館的恆溫恆濕庫房存放,再進行清理研究。

海亮哥出土的島尾Ⅰ遺址上,遺留下大量動物骨及貝類;動物骨以魚骨為多,貝類大宗則是鐘螺、蠑螺、貽貝、牡蠣、笠螺、藤壺 及瘤岩螺,形體較現代為大。陶片多為無法拼合的小破片,數量上不具意義,而且亮島的環境應不適合黏土生成,故推測島上陶片是由外地攜入。石器則很少觀察到打製痕,反倒使用痕明顯,表示當時打製技術未臻成熟,更遑論磨製,可能只是就地取材,能用則用。陳先生認為,由於亮島地勢險峻,史前亮島人應該只是季節性前往該處,而非終年居住島上。從貝塚推積判斷,史前亮島人居住時間可能長達三、四百年。

不過海亮哥不是亮島唯一的史前骨骸,陳先生及其團隊後來又發現第二具亮島人,年代比海亮哥晚一些,詳情尚待清理研究。2號亮島人的發現可以說是巧合、或者算天意。第二次發掘時,陳先生預計在離二號探坑1公尺處開第三號探坑,但參與發掘的另一位學者邱鴻霖先生認為要隔2公尺,所以就折中1.5公尺。而坑長陳先生堅持要超過1公尺,若達1.5公尺更好,但這個長度已到崖邊,工作上非常危險,最好只好改成1.2公尺。沒想到發掘到三號坑第四層時,在角落發現他。

這次的發掘得到軍方助力極大,許多阿兵哥一起協助發掘,陳先生對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工作方式大為讚賞,認為對發掘工作幫助良多,為此還作了首〈感亮島考古有成〉:「亮光爍顯此蓬萊,戍守海疆有雄兵。島藏先遺八千載,協力發掘事竟成。」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古界發現一片古老紙草(papyrus)書卷的斷簡殘篇,內中明確提到耶穌有太太。美國哈佛大學神學教授凱倫.金恩十八日在羅馬出示這張長八公分、寬四公分的紙草,並稱研究人員辨認出其中一句話的意思是:耶穌對他們說,「我太太」,這個太太指的應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20120924考古現場_Jesus_wife_gospel  

這片色澤褐黃的紙草共八行字,以黑色墨水書寫,必須用放大鏡才能看清,經研究人員解讀,耶穌似乎是為文中的女性辯護,聲稱「她有資格做我的門徒」,隔兩行又說,「我和她住一起」。

金恩說,這片紙草年代約在第四世紀,以古埃及基督教「科普特教派」文字書寫,是迄今已知第一份耶穌提到他太太的記載。

基督教長久以來一直認為,耶穌沒有女性門徒,聖經中的抹大拉是一個罪人,一個悔改的妓女。如果上述紙草和內中記載被證實為真,那基督教的這些認知都將被顛覆。

美國作家丹.布朗在暢銷書《達文西密碼》中即宣稱,耶穌的確娶了抹大拉的馬利亞,兩人生有一子,並避居法國南部。但教會兩千年來處心積慮、隱瞞真相。十一世紀末葉成立的祕密社團「錫安會」誓死保護耶穌骨肉不遭迫害,矢言生生世世保守有關耶穌血脈的密碼。但此說招致天主教梵蒂岡教廷的嚴正批駁。

金恩宣稱的新發現也已經引來某些神學家的駁斥。美國田納西州浸信會牧師魏斯特說,一片古紙草上面的敘述不足以證明任何事,這段敘述只是輕飄飄一段話,沒有任何具體證據。

尹德瀚/2012-09-20中國時報)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講人:趙金勇 博士(本所助研究員)

時 間:2012101日(週一)上午10:00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 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919考古現場_tattoos

1.右上:陪葬侍衛紋身圖案。右下、左:烏科克公主紋身圖案。

考古學家於俄國、蒙古及哈薩克斯坦交界的烏科克高原(
Ukok Plateau)上,於海拔2500公尺處發現一座巴澤雷克(Pazyryk)文化的冰凍墓葬,年代約在2500年前。墓主被學者稱為「烏科克公主」,是位25歲左右的女性,左肩上紋有以鹿為主複合動物圖案,陪葬的兩名侍衛身上也紋有精美繁複的圖案。由於墓葬經環境冰凍,所以屍身上的紋身圖案保存完好,清晰可見。墓主周圍還有食物、裝有大麻的小容器、6匹配著馬鞍及繮繩的馬作為陪葬。紋身被巴澤電克人視為同族人的標誌,有助於死後找尋家人或族人,這與台灣泰雅族及賽德克族人,為了死後讓祖先能在彩虹橋上認出自己而文面的意義相似。

20120919考古現場_map

20120919考古現場_假髮復原

3.據出土烏科克公主所戴假髮及殘餘服飾繪製之復原圖

巴澤雷克文化主要分佈在哈薩克斯坦的巴澤雷克谷地,屬南西伯利亞鐵器時代,西元前53世紀是該文化的繁盛期,此時約為中國的戰國時期。20世紀上半葉考古學家已陸續發現多座此時期的大型貴族墓葬,墓中普遍以12匹馬殉葬,許多馬還配有成套的馬具,馬飾上的紋飾多見各種野獸紋,也有植物及人面形象。這些墓葬平均距今2400年,上限可能到2700年前,下限則依據陪葬品的文化特徵定為2200年前。除了馬匹,陪葬物還有各式毛織、絲織、毛皮及皮製的衣物及氈毯,另有銅鏡等金屬器、角器及木器等等,從器物或其上的裝飾母題,推測它們可能來自波斯與中國。

對於這些墓葬冰凍成因,有些學者認為雖然高原氣候酷寒,但非終年積雪,但墓內的冰土層卻長年不化,這是有意識的人為處理所致。建墓可能選在秋季,使濕冷空氣得以進入墓內,讓墓中的屍身及陪葬品在冬季時凍結,墓上築起的木石結構作為阻隔內外之用,使夏季的熱氣進不了墓中。


埋葬復原  

圖片來源:  

1.http://siberiantimes.com/culture/others/features/siberian-princess-reveals-her-2500-year-old-tattoos/

2.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23720.html#p=1

4.烏科克公主下葬復原圖
2.上:烏科克高原。下:「烏科克公主」墓所在處。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度由於執行恆春半島的數位化工作的關係,從庫房中翻出了幾箱接近二十年前發掘的鵝鑾鼻第二遺址,尚未經過掏洗的土,經過發掘者李匡悌先生的指示與同意,便著手清理這批寶貝,而大菩薩的工作便從冷氣房的電腦前移到了考古館的洗土室。

經過了這陣子幾乎每天與水龍頭、篩子以及泥土打交道的日子,才真正體會到,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是極辛苦的。除了細心和耐心,還需要體力,加上大菩薩的腳長,坐在板凳上水槽邊,傴著身軀,總不知要將這雙頂著水槽的腿兒往哪兒擱,不過看到遺物從一團烏黑細泥漸漸露出原樣,滿心的歡喜卻是無法形容!

與大菩薩同在洗土室工作的,還有其他工讀媽媽,他們負責的是台南某遺址的洗土工作,偶而,他們會過來看看我們洗出的寶貝,而我們也會過去探探他們的成果,不同的遺址出土的東西真是大不相同啊!我們洗出了許許多多數不清的細小魚骨、貝殼破片、珊瑚和一些陶片,而工讀媽媽們則是大大小小的陶片以及種子,相較之下,不難發現史前鵝鑾鼻人攝食多樣的面貌。

現在大菩薩又回到了辦公室的電腦前,但是想起還在洗土區晾乾的標本,更加珍惜這些得來不易考古標本的心情便軟綿綿蕩開,臉上不覺掛著滿盈的笑意。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Avaris古城址(今Tell el-Daba),曾是Hyksos人所建立的王朝中心。多數考古學家認為Hyksos人是埃及的外來民族,可能是來亞洲的閃米特人。近在考古學家在這座古城的一座宮殿下,發現兩處共埋有16隻人類右手骨的現象。這些手骨都很大,有些甚至稱得上巨大,年代約在3600年前,時值HyksosKhayan統治期間。

20120914考古現場_斬手換金  

從文書中知道古埃及一直有著「斬手換金」的習俗。戰爭中獲勝的戰士會砍下敵人的右手,象徵永久消除並剝奪對方的力量,之後帶著這個戰利品換取黃金。過去一直無法證實這種傳說是否真的存在,學者認為此次的發現證實了「斬手換金」的習俗,每隻手代表一次換金的儀式,而且儀式就在王宮舉行,結束後直接埋入宮殿地下。這些右手骨可能屬於埃及人,也可能是Hyksos人在現今地中海東岸阿拉伯世界的敵人所有。目前無法得知這種習俗的起源,即便在Hyksos人可能的原鄉迦南也未留下相關的記載。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對台灣史前文化有概括性認識的朋友,不妨看看臧振華先生的〈台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一文: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3953#more-3953

20120912塗鴉牆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古與柬埔寨吳哥遺址法國遠東學院特展」201298~1014日於嘉義縣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免費展出。以50多幅影像圖片介紹法國遠東學院在柬埔寨女神廟等遺址的工作紀錄。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12:0014: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另於106日(六) 下午2:00 舉辦專題演講「大吳哥城考古調查」,講者為法國遠東學院傑克.格榭(Jacques Gaucher)研究員,法語演講,現場有中文翻譯,無需報名。

 展覽及演講詳情請見:http://www.npm.gov.tw/zh-tw/visiting/exhibit/exhibit_02.htm?docno=860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910考古現場_西藏

最近中國社科院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的考古隊,在西藏阿里地區的故如甲墓地及卡爾東城址進行測繪及試掘,得到初步的成果。卡爾東城址是傳說中西藏象雄國(至少1600年前)的都城「穹窿銀城」,故如甲墓地則是象雄時期一處分佈密集的墓地,與穹窿銀城關係密切。

故如甲木寺門前的一座墓葬,內有大件青銅器皿、微形黃金面具、中原式鐵劍及大量殉葬動物骨,顯示出與附近的札達地區、新疆南疆、印度北部及中原都有文化往來。這座墓葬周圍另有三座較大的墓葬,均為豎穴石室墓,深達5-6公尺,這種埋葬深度在藏區極為罕見。三墓中亦出有大家馬、牛及羊骨,顯示苯教殺牲祭祀及以物動殉葬的習俗。從採集石料、加工搬運及修築墓室,均需仰賴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此處可能很靠近當時的政經及文化中心。

學者在卡爾東城址上,發現份部早於現存城址的城牆,從建材及層位關係而看,在早期城址建成前仍有相當長的一段居住期。不過尚需進一步分析測試,才能得知早期城牆的建造年代。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去曲冰看看吧~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3966#more-3966
遊更多史前遺址: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taiwan/taiwan/index_zh.htm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墨西哥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市的大神殿遺址發現一座阿茲特克文化的墓葬,修築年代約在西元1481-1486年,墓主是位年輕女性,周圍堆著1789根人骨作陪葬品。這些人骨多是胸骨及椎骨,另外還有7名成年人及3名兒童的頭骨,旁邊堆放的骨頭可能為股骨及肋骨。

這座墓埋在廣場下約4.6公尺深的地方,廣場的一邊疑似曾種有橡樹,那是阿茲特克文化中的聖樹。阿茲特克文化以火葬為主,這種土葬且有人骨陪葬的葬式是目前所知第一座,反映的可能是該文化統治階層的埋葬習俗。

    20120905考古現場_aztec墓葬圖片來源:New York Daily News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904月曆  

 歡迎大家下載: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download/download_content.jsp?id=281                                                                                                                                                                 想進一步了解鹿方鼎的朋友,請見〈哥倆好,一對寶:牛方鼎與鹿方鼎〉:http://ihparcheodata.pixnet.net/blog/post/81541487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者僅需點選欲瀏覽的小圖即可看到500*500 pixel 影像,如需閱覽更大圖像,方需登入帳號密碼,方式為直接點擊該500*500 pixel之圖即可進入登入頁面。
大家可以來資料庫看看,進「資料檢索」,在「品名」欄位打「桃符」,會看到可愛的圖片喔!
http://ndweb.iis.sinica.edu.tw/woodslip_public/System/Main.htm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