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考古新聞 (1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家還記得卡通「北海小英雄」的小威(Vicky The Viking)嗎?

維京

近年在波蘭華沙西北方的村子Bodzia發現數十座10世紀晚期至11世紀初期的墓穴。這些墓都呈南北向,屬斯堪地那維亞風格,而非斯拉夫式的東西向,但不少陪葬品又具有斯拉夫文化特色,甚至有些是從外地交易而來。從陪葬品來看,這些墓主的身份地位應該不低,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被考古學家稱為青年戰士,他的下巴及頭骨有斷裂、切割的痕跡,很可能在20歲左右死於一場激烈的戰鬥。這位戰士眾多的陪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身旁一柄裝飾華麗的儀式用寶劍,其上附有一個銀質護身符(tamga。他墓中尚有兩具同齡的女性遺骸,其中一位的死因與他相似,但很難想像她也是死於戰鬥,所以學者推測她可能是被殺來陪葬。至今還不確定這些墓主的身份,但這些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維京人,與當時波蘭的政權有軍事上的同盟關係,他們很可能是基於此或商業目的而移至今天的波蘭。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ut MOGAO0030BBWA.jpg

敦煌莫高窟332窟(C134窟)完整描繪了佛涅槃的情節。其中有段內容是畫佛在拘尸那城涅槃後,各國國王紛紛率兵來爭舍利,甚至兵戎相見、激烈交戰(圖中紅圈處)。

最近考古學家在印度東北方Patna區(Patna district)的NadaunaNadauna village,發現一個土丘,並伴隨燒過的磚塊及類似平台的結構,年代測定介於西元一至三世紀的貴霜王朝期間。據傳佛涅槃後,共八個國王分得舍利,並迎回國內建塔供奉。學者認為這個舍利塔很可能是為了紀念曾分得舍利一事而建的,不過目前只是初步推測,尚待後續研究證實。

由於該村人口密集,而且整個土丘覆蓋的面積約有1平方公里多,之後進行發掘時,部份居屋將面臨暫時拆除的情況,不過報導指出,村民們倒是很願意配合此項研究工作。

進考古資料庫看照片: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2_public/System/Media/List.jsp?FILE_NAME=MOGAO0030BBWA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130考古現場_Aboriginal-star-gazing(加字).jpg

大家對英國的巨石陣(Britain's Stonehenge)應該不陌生,無獨有偶,  維多利亞省的Wurdi Youang也有一個巨石陣。這個巨石陣早在200年前就被歐洲移民發現,不過直到近年的研究才確認它的用途與天文觀測有關。如圖所示,兩個端點分別代表夏至與冬至(一年之中白天最長與最短之日)時太陽落下的位置,與紅色虛線交叉的兩點則指出春分與秋分(白天與夜晚等長之日)時太陽的位置。在澳洲原住民的傳說中,很早就出現月球遮住太陽導致日蝕的內容,表示他們已有相當發達的天文知識──這可是西方到16世紀才普遍接受的觀念。

  目前還無法得知這個巨石陣的確切年代,但考古學家推測它應有上千年的歷史。之後會透過分析石塊下的土壤最後受到陽光曝曬的時間,來進行年代測定的依據。該計畫主持人Norris教授認為,測年的意義不在於這個巨石陣的歷史是否早於英國巨石陣,而是讓我們了解澳州原住民的文化樣貌,這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1-13 /中國時報A12版/ 江慧真 專訪

        二○○八年三月總統大選,藍綠激烈對決,連領先的馬蕭陣營也不敢掉以輕心。但選前倒數兩個月,台南麻豆竟然考古挖出了一具完整的馬匹殘骸!

     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回憶,「老實說,我也嚇了一大跳,但考古就是科學,講求的是實證,這匹被推定約為清朝年間的官馬殘骸,因為水崛頭的湧泉溼度,保存得相當完整。照理說,這是考古的一大躍進!外界一定會廣為報導,但為避免牽動敏感的政治氣氛,我選擇低調沉默,繼續進行著後續挖掘工程。」

     劉益昌之所以封口,其來有自。

     文史工作者梁茂榮說,打從一出生,鄉里父老就口耳相傳,南勢里的水崛頭湧泉,百年來活水不斷,是個地靈人傑的「龍地鳳池」;加上清乾隆年間,有地理師上奏,斷言麻豆有誕生帝王的吉兆,「加上兩千年大選,台南出身的阿扁果然選上總統;八年後,又挖出一匹馬,大家當然又會議論紛紛……」

     劉益昌的謹慎低調,讓考古還原考古,歷史仍是歷史,沒有因政治而遭到有色眼鏡觀看。麻豆港的遺址得以完整呈現,更成了全台一百八十多座古港中,唯一可於陸地上肉眼可見,其他古港皆已在地理變化後消失。

     二○○三年到二○○八年,劉益昌除了繼續研究熱蘭遮城、西寮遺址外,也同步接下麻豆港的考古工程,挖出了兩層的古碼頭遺跡,出土的文物則包括清朝銅錢、青花瓷、罕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箭頭、種子、裝水果竹簍、神像、透明水晶球等,以及一匹保存完整的清朝官馬骨骸。

     「麻豆港的重生,不是要挖來開船使用,而是要成為大家認識歷史、了解土地的方式!」劉益昌堅持,出土文物讓今人得以穿越時空,一窺昔日荷蘭人、漢人與平埔族的互動,以及十七世紀的這一百年對台灣的重大意義。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1-13/中國時報A12版/ 江慧真調查採訪

  古今對照  ▲台南麻豆港考古挖掘出碼頭遺跡,成立「倒風內海故事館」,還原4百年前的台灣西南海上風華,及荷蘭殖民時代的血淚史。(謝明祚攝) 

▲古今對照  台南麻豆港考古挖掘出碼頭遺跡,成立「倒風內海故事館」,還原4百年前的台灣西南海上風華,及荷蘭殖民時代的血淚史。(謝明祚攝)

     

       「一六二九年,荷蘭士兵從台灣西南的倒風內海殺入內陸,一路追捕中國強盜,最後精疲力盡,微醺攤臥在麻豆港河口。麻豆社的戰士,熱心扛起了他們眼中的『紅毛怪』,佯裝協助渡溪,一到了河中,卻突然齊力放手,兩旁樹林瞬間射出百支弓箭長矛,六十二名荷蘭士兵當場慘死河中。」提著紅毛怪頭顱,戰士激昂榮耀回部落,但沒人料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殖民鎮壓,正悄悄醞釀中……(記載於《熱蘭遮城日誌》)

 ▲1629年7月31日,62名荷蘭士兵遭西拉雅族民在河中強壓淹水而死,成為17世紀台灣史上關鍵重要的「麻豆社事件」,此後荷蘭地圖將此河標成「謀殺者之河」。(謝明祚翻攝)

▲1629年7月31日,62名荷蘭士兵遭西拉雅族民在河中強壓淹水而死,成為17世紀台灣史上關鍵重要的「麻豆社事件」,此後荷蘭地圖將此河標成「謀殺者之河」。(謝明祚翻攝)

     港口變內陸 麻豆社事件當見證

     這個場景,是台灣史在十七世紀最關鍵的「麻豆社事件」,也是導演魏德聖未來籌製新片「台灣三部曲」的劇本濫觴。然而,四百年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內海成了潟湖,溼地變了鹽田,港口也化身為內陸。

     看不見海的「麻豆港」,在後代子孫眼中成了不可能的傳奇。文史工作者梁茂榮、許清保兩位老師回想小時候,「咱在地人根本沒人會相信,明明離海還有好幾里遠,麻豆怎麼可能是海港?!」

     揮不去的謎團,讓文史工作者展開了土地和歷史的尋根運動,過程中,又意外和科學的考古挖掘,產生了美麗的「交會」。

     「一九九二年,政府蓋八十四號東西向快速道路,環評要我去考古,怎知道這一挖,竟挖出海層貝塚,發現了西寮遺址!原來,這地方以前全部都是海……」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回憶。

     水崛頭湧泉 吉穴被封繁華沒落

     兩年後,愛鄉文教基金會舉辦「鯤瀛文史研習營」,邀請劉益昌去上課,「當時的立委蘇煥智拉我去看一塊橋石碑,問我為什麼這裡有鄭成功的記錄,我講不出答案,只好放在心上,這一擱又過了好幾年……」劉益昌說。

     麻豆港所在地水崛頭,是一個百年不斷的活水湧泉,水源頭矗立著兩大塊混著牡蠣灰沙的三合土。每次經過這裡,望著眼前長達八公尺的結構物,劉益昌總懷疑,這裡絕對有「玄機」,「有人說它是墳墓,但我們的民族性怎可能把人埋在水裡?有人說它是灞頭(水利設施),但地勢低的地方如何引水過來?最可能的就是港口。」

     一個多世紀以來,麻豆鎮始終盛傳,南勢里水崛頭將出「帝王」。傳說清朝乾隆年間,唐山來了一位地理師,發現水崛頭旁的湧泉有帝王之兆,因此上奏清廷,清帝大怒,假借蓋橋名義,派堪輿師來,拿磨甘蔗製糖的大石車,掐住「龍喉」要害。果不其然,水崛頭「吉穴」被封,麻豆從此水災頻傳,從繁華轉沒落。

     港內還有港 地下挖出更老碼頭

     「只要讓我解剖,我就可以有答案!」二○○三年,從立委變成縣長的蘇煥智終於有了經費,委託中研院劉益昌考古團隊放膽開挖。果然,從三合土處往下挖,古碼頭港埠設施漸漸出土,更大的驚喜是,不但陸上遺跡證明了麻豆港的存在,甚至在地層底下又挖掘出一個年代更古老的舊碼頭,成了「港內有港」的罕例。二○○八年初,麻豆港遺址全部考古出土完畢:古港碼頭、水道、迴船池、港埠、水井、青銅器、青花瓷、竹簍、官馬遺骸和貝塚等遺跡通通重現。

 水崛頭港域考古完畢,麻豆古港霎然重生:碼頭、水道、迴船池、港埠、水井、青銅器、青花瓷、竹簍、官馬遺骸重現。(謝明祚攝)

▲水崛頭港域考古完畢,麻豆古港霎然重生:碼頭、水道、迴船池、港埠、水井、青銅器、青花瓷、竹簍、官馬遺骸重現。(謝明祚攝)  

     麻豆港嗄然重生,不但還原了三百多年前的歷史風貌,見證了荷蘭治理時代的海上繁華和走私貿易,更解構了「以漢制番」的那段殖民血淚史。

     麻豆港因倒風內海的淤積陸化而消失,卻因考古挖掘而得以重生。「真實的遺跡,佐證了史料,台灣四百年來的歷史,因此有了意義!」劉益昌說。

     站在三百多年前的麻豆古港上,遙望流水潺潺的航道,畫面立刻貫穿古今,回到荷蘭人占領倒風內海的歷史情境。劉益昌感性的說,你好像看到了當代貿易的海上風華,體悟了帝國侵入島嶼的生活改變,從那一刻起,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文化,以精耕為主流的農業經濟從此展開,「誰說台灣沒有史詩般的大河劇?」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孝威/綜合報導】
  五十年前台灣空軍U─2偵察機在湖北黃州拍到的一張照片,現透 過中央研究院牽線,轉而協助大陸考古專家確認,宋朝大文豪蘇東坡 當年曾經居住和生活的地點。
  蘇軾貶謫湖北黃州期間,曾在文章中多次談到自己躬耕著作、讀經 修禪、遊山玩水、生活起居,與宋代黃州東城、東門之間的關係密切 ,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詞賦,更奠定了黃州文化最重要的 根脈。但宋代黃州城究竟在什麼地方,由於史料文獻間相互矛盾,史 學界爭議不休。
  據《楚天都市報》報導,黃州東坡遺址考證也引起台灣學界高度關 注,在廿三日舉行的「黃州宋城考古論證會」上,黃州東坡文化研究 會的陳棟表示,在台灣中央研究院的幫助下,一幅五十年前由台灣空 軍U─2偵察機、在黃州上空拍攝的航拍照片首次傳回大陸,為黃州 宋城遺址考證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據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的專家研判,照片資料顯示,在一九六○ 年代,位於黃州明城舊址東南方,即今日青磚湖社區內,存在著兩段 寬十多公尺、長數公里的夯土台基,疑似為城牆遺址。
  藉由照片顯示的地面資訊,大陸專家對該地段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得 出結論,黃州宋城東城就在青磚湖社區內,周長約五公里,面積約一 ‧六平方公里。
  今年六月以來,大陸考古專家沿宋元黃州故城城垣遺跡徒步探勘, 確定夯土城牆範圍、土層結構及文化層堆積厚度與年代,採集遺物標 本,確認夯築城牆遺跡結構與文化堆積層狀況等考古調查、考古鑽探 和考古試掘等工作,並在築土夯窩層發掘出土了北宋青白釉餅形實足 瓷碗底部二件,及數枚晉代六朝陶瓷片。

 

中國時報    A12/兩岸新聞           2011/09/25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土耳其進行考古長達32年的義大利學者宣布,在土耳其一座古城已找到耶穌門徒之一腓力(Philip)的墳墓。

台灣醒報報導,考古界尋找腓力墓已有多年,這次的發現受到極大矚目。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考古學家表示,在土耳其代尼茲利省所發現的墳墓,根據外觀推測是屬於耶穌12門徒之一的腓力,研究人員安德利亞表示,「尋找腓力的下葬地點已經好幾年了,這次根據墳墓結構與壁上文字,推測應屬於腓力,這次發現也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聖經記載,腓力曾到希臘、敘利亞與佛里幾亞地區(Phrygia)傳道,大約2000年前就曾抵達土耳其古城希拉波里斯(Hierapolis)傳福音。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耶穌門徒腓力墓 土耳其現跡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俄羅斯新聞網 | 2011-08-29  

俄新網RUSNEWS.CN符拉迪沃斯托克8月29日電

 俄羅斯考察隊隊長、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歷史、考古與民族學部主任娜傑日達·阿爾捷米耶娃29日向俄新社記者表示,考古學家在濱海邊疆區游擊隊城區發現了古代靺鞨族人的聚居村落。其生活時間在公元4至6世紀。
靺鞨族是通古斯-滿族人的部落集團,公元4至5世紀出現在現濱海邊疆區和阿穆爾州境內。
阿爾捷米耶娃說:"這個靺鞨族人村落是在游擊隊河高岸被發現的。它由三行圍牆和深溝隔開。村落面積不算大,長60米,寬50米。在此發行了將近200件物品,包括箭頭、石制勞動工具、甲骨殼、和陶瓷。"
她指出,該古跡位于高地,視野開闊,附近平原的情況可一覽無余。村落的位置及其強大的防御設施使科學家認為,這里曾是靺鞨族的防御工事所在地。
阿爾捷米耶娃補充說,在濱海邊疆區,像這種有深溝和圍牆環繞的村落很少被發現,因此,此村落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科學家們希望,今後能夠在該地區繼續發掘工作。

俄新網RUSNEWS.CN符拉迪沃斯托克8月29日電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者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對世界為數不多的由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都城之一--元上都遺址進行搶救保護。

  新華社報道,為了將元朝夏都--元上都遺址更好地保護與傳承下去,文物部門綜合採用航空攝影考古、GPS衛星定位、三維精細測繪、探地雷達探測等科技手段,對元上都遺址本體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同時,遺址本體變形監測、裂隙注漿、表面防風化加固、散堆積層加固等保護手段的應用,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遺址的歷史信息,為研究元上都遺址所蘊含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提供重要的實物例證。

  元上都位於內蒙古正藍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歷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於此,1264年在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後,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兩個首都,歷經11帝100餘年,元上都最終毀於元末農民起義軍戰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8 15:31:26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8月14日電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考古所在蘇州虎丘宋家墳地區搶救性發掘了一處從東漢時期至清代的古墓葬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00多件。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1-08/14/content_23458136.htm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華網浙江頻道  2011-8-9

再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小青龍遺址

    近年來,桐廬考古發現可謂驚喜連連、收獲不斷:不僅發現了我國首個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遺址——方家洲遺址,而且日前該遺址還入選《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書,成為該書收錄的2010年全國各地的地下文物重要考古發現之一;與此同時,前不久在該縣城南街道石珠村小青龍處發現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更是為桐廬的考古發現錦上添花。

    今年7月30日,桐廬縣考古工作人員在城南街道石珠村小青龍處發現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目前發現的玉石器等遺物判斷,小青龍遺址是一處良渚文化晚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4200年左右。”省考古所研究員方向明說。

    今年5月中旬,省考古所根據縣文管辦提供的線索,對城南街道石珠村小青龍進行初步調查,發現一件殘玉鉞、有段石錛(良渚文化時期)、圓形鑲嵌玉片(直徑約0.8厘米)及若幹紅陶片等器物,斷定為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因該地塊目前正處于開發建設中,根據省考古所的建議,桐廬縣文物管理辦公室于7月下旬迅速組織人員對小青龍作進一步的考古調查。

    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考古工作人員在該處發現了基本完整的石錛、紡輪、石箭頭和殘石鉞、玉錐形器等玉石器,另有若幹紅陶鼎足。據了解,該遺址還是繼桐廬橫村大麥凸遺址之後桐廬境內良渚文化的又一重要發現。這不僅為確定桐廬縣是浙江古文化的搖籃之一提供了重要佐證,而且對該縣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布范圍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08月04日 新華網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道,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近日將前往約旦加入一次考古挖掘活動,並使用準確度極高的3D掃描更好地定位,而不同于使用昂貴復雜的類似于LIDAR這樣的專業器械,該學生小組將使用微軟的Kinect體感設備。
  實際上,這個名為“Calit2”的係統是由加州理工學院設計並開發的,他們改造並完善了Kinect的係統和數據輸入方式以更快更準確地獲得某個物體的3D掃描圖。
 總的來說,相對于LIDAR來說,Calit2更廉價也更輕便,因此更適合挖掘現場的工作。如圖:考古學家利用Kinect制作3D模型

  a.bmp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00年岩棺 移入史前館
2011/08/04 16:58:06 小型字 中型字 大型字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4日電)台灣東海岸巨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岩棺」,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前日曬雨淋25年,去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它移交給史前館,今天動用大型吊車將5.3噸的岩棺搬運到史前館。
民國75年成功鎮白守蓮遺址因道路拓寬,有一具完整岩棺交由台東縣政府保管,台東縣政府將岩棺放在文化中心前,這也是目前最完整的岩棺。
經考古學者宋文薰鑑定,這具岩棺年代距今約3000 年;岩棺因長年放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前廣場,與3株大王椰子和鳳凰樹為鄰,樹的根部相當發達,威脅到岩棺,且20幾年來飽受風吹日曬雨淋,有時候還被民眾當做垃圾桶,棄置垃圾。
  因當時尚未有文化資產保存法,這具岩棺由台東縣政府暫時保管。考古人士不忍這具珍貴的岩棺遭民眾當做垃圾桶且擔心樹根和人為破壞,因此希望能交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接手保管。
2010年9月文建會指定將岩棺交由史前館保存,文建會文資總管理處今年4月開始進行岩棺的清理與強固,今天正式遷移至史前館內做展示、典藏。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表示,白守蓮遺址是東海岸岩棺分佈最密集的地方,被視為麒麟文化的代表性遺址當之無愧。但遺址上的岩棺不是被敲破就是被強行帶走,至今現場竟無一保存完整者,這種現象宛如台灣東海岸巨石文化遺址的命運縮影。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好好愛護環境,希望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5/8/2o351.html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底旅遊雜誌《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選出世界十大秘密島嶼,推薦給今年全球的旅客,台灣美麗的菊島澎湖也名列其中。

想到澎湖,心頭不禁浮上玄武岩海崖及雙心石滬等美景,你知道嗎?這些玄武岩可是三、四千年前史前澎湖七美島人賴以為生的寶貝呢!史前的七美島上遍產玄武岩,因此發展出石器製造工業。島上的人將大量生產的石器粗胚(多為石斧與石鋤)運送至島外交易,對象包括澎湖諸島、台灣西南部,甚至中國福建東山島的史前人。現在踏上七美島,還可以看到史前人留下一堆堆石器的原料、半成器及製造過程產生的廢料,可惜好多都被建商當成鋪石板路的原料而破壞了。想知道更多關於史前七美島石器製造場的故事嗎?來看看吧: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chimei/index.html

ps.十大秘密島嶼排名如下:1.葉門的索科特拉島(理由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的地方」)、2.澳洲托雷斯海峽島(因為該地保有非常獨特的原住民文化)、3.日本的八重山列島、4.法屬圭亞那的救世海島、5.南韓的鬱陵島、.6.巴拿馬的聖布拉斯群島、7.澎湖群島、8.宏都拉斯的貝島和奧格島、9.越南的崑崙島、10.烏干達的錫斯群島。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卑南古玉在史前時代就貿易到菲律賓、越南、婆羅洲、泰國南部等東南亞地區了。

三千多年前的台灣史前人不但玉石工藝技術一流、航海技術一流,還懂國際貿易,真是不簡單,

請上聯合新聞網一窺詳細內容囉!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您好
 
不知道關心考古學的您,是否注意到了這則消息
很令人遺憾的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團隊
在台南縣西寮遺址的辦公室
遭到了盜竊肆虐
 
財物損失不小
但更嚴重的是
許多田野圖檔、文件
也慘遭竊賊盜走
至今下落未明
 
考古學家的志業並非挖寶、求古物拍賣的一己私利
而是希望透過考古發掘與嚴謹的研究
讓土地下的歷史能夠為大眾所知悉
讓沉埋的文化資產,能夠為全民共同分享、欣賞
和一般人所想的尋寶,有天差地遠的差別
換言之,盜竊考古工作隊的辦公室、或是破壞考古學遺址
不只偷走了財物
那些人更偷走了屬於全台灣、全人類的歷史~!!!
 
我們期待警方能夠盡速破案
將竊賊繩之以法
同時也希望每一位關心考古學的朋友們
能夠和您身旁的親人、朋友
分享考古學的真諦與美好
享受探索考古知識的快樂
千萬不要把快樂建築在損人不利己的地方上啊~!!!
 
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考古分項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北市大龍峒地區發現了距今約4500~3500年前的史前文化遺址
如果您需要更進一步的相關資訊
點選史語所網路資源
點選台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
點選主題展覽-北部地區
就可以瀏覽關於訊塘埔文化的相關資訊了~
 
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
歡迎您利用MSN和我們做進一步聯繫~
 
敬祝    新年快樂
            萬事如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考古分項  敬上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字的起源一直都是個很引人注目的問題
從小我們也被教導說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不過就考古學家最近幾年來的發掘研究
在山東等地
離現在4000年左右的陶器上
也有不少類似文字符號的刻畫
雖然我們不太能肯定這些符號的意義
不過這些"陶文"很有可能是某種書寫體系
最後經過了千年的演化
先成為甲骨文
再成為金文、小篆、最後成為我們所熟悉的漢字
 
因此比較好的教學說法
或許可以是
陶文是漢字文化圈中
目前所知最早的"類文字"符號體系
而現今最早的成熟書寫體系
則是3000年前的甲骨文
不過要是有一個距今4000年、上面刻滿文字的陶罐出土的話
那麼歷史課本又得要修訂了~
 
山東大學網頁:可以看看陶文長啥樣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
點選數位典藏資料庫
選擇遺物資料庫
鍵入卜辭後按查詢
即可瀏覽由史語所典藏,距今3000年前的商朝甲骨文!
 
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研院史語所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敬上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1928年起,中研院史語所即投入安陽田野考古工作中,在短短10年間奠定了整個殷虛考古工作的基礎,發掘了大量珍貴的殷商及歷史考古資料。這批珍貴的資料,經過了長達70餘年的整理、研究及數位典藏,如今已經於中研院史語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上線。對考古學、中國上古史有興趣的朋友,無須遠赴河南,在家彈指之間即可自由瀏覽。

        本次開放上線的資料,主要是安陽小屯村1936-1937年田野工作的墓葬記錄及影像。這批墓葬雖非規模宏大的殷商王室墓葬,但是對於還原殷商社會面貌,卻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小屯墓M020M040M045M202M204等車馬坑,就提供了關於殷商時代運輸工具的重要研究材料。而在本次開放資料中,尚有一批隋唐時期墓葬;例如在小屯墓M243中,出土了精美瓷器、瓷人與豐富的隨葬品,對於隋唐時代的喪葬儀式與社會生活,是極為重要的歷史考古資料。而在安陽殷虛於上週正式通過聯合國認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時,這批安陽考古最初階段珍貴考古材料的開放,更是別具歷史意義。

        本資料庫為免付費瀏覽制,歡迎各位朋友上站瀏覽。網址為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進入後點選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關鍵字為文化序列:青銅時代歷史時期;考古學文化:殷虛。如有圖像研究或商務使用需求,請按史語所授權機制辦理,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dahcr/。如有任何資料庫使用問題,歡迎於上班時間利用史語所考古數位典藏計畫MSN諮詢機制,帳號為ihparchaeodata@hotmail.com亦可來信tingyu@asihp.net洽詢。

 

    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典藏考古分支   敬上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