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岡村秀典 教授(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時 間:2012年3月22日(週四)上午10:00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 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3億年前 內蒙發現「植物龐貝城」


2  3    


 5   4  


聯合新聞網/ 2012/02/22


中國考古學家在內蒙古的烏達地區發現近3億年前的化石森林,整座森林被火山灰埋入地下。由於森林彷彿「凍齡」,保存情況良好,而被稱為「植物龐貝城」,使科學家獲得千載難逢的研究古代生態和氣候的機會,吸引了全球十餘國、30多所科學機構參與研究。  


發現這座化石森林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軍多年來經常在烏達地區採集化石,他表示,植物化石一般多是「躺著的」,但他於2003年發現直立的植物化石,而且每隔三、 五公尺 就有一株,相當密集。


經過多年研究,研究人員逐步揭開地下植物龐貝城風貌,重建約1000平方公尺的森林,並以3D繪出森林原貌,研究成果發表在220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院院報」。


2.98億年前,整個華北地區是浸在汪洋中的一個大島,而內蒙古的烏達位於赤道以南,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一場威力強大的火山噴發改變了這片森林的命運,短短數天內,整座森林被一公尺厚的火山覆蓋。


研究人員在三處地點挖掘了約1000公尺的面積,清點化石數目。王軍說,植物龐貝城一共發現六大類植物類群,包括石松類、有節類、瓢葉類、蕨類、原始松柏類、蘇鐵類。最高的石松類能長到30公尺,最粗的樹幹直徑能達到 一公尺 左右,但是大部分樹木只有碗口粗。


參與研究的美國賓州大學地球環境科學系教授裴佛康表示,由於火山灰在短短幾天內覆蓋森林,許多植物保存了生長的原貌,有些小型植物甚至枝、葉、樹幹、毬果都完整保存下來。


他指出,龐貝城的發現讓現代人能夠一窺古羅馬文化,這座化石森林也有同樣效果。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916953.shtml


   


內蒙古首見化石森林 3億年前「植物龐貝城」出土 


台灣英文新聞 編輯
2012-02-22 08:43 PM


 


著名的意大利"龐貝城"世界馳名。歷史記載,在公元79年8月24日 ,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了,瞬息之間,火山噴出的灼熱的岩漿遮天蔽日,四處飛濺,濃濃的黑煙,夾雜著滾燙的火山灰,鋪天蓋地降落到龐貝城,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硫磺味。很快,厚厚的熔岩和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將龐貝城瞬間覆蓋,居民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當考古學家找到它的時候,城中的一切都可以“徐徐如生”完美呈現。


新華網報導,中國發現一處類似龐貝城的化石森林,位於賀蘭山西北角、內蒙古烏達煤田的成煤沼澤森林,這片沼澤森林因為近3億年前一次火山爆發,被大量的火山灰埋藏,保存方式與義大利著名的龐貝古城相似。


這個「植物龐貝城」面積約20平方公里,估計距今已有2.98億年之久,火山灰中埋藏了20多種植物,許多挖掘出來的化石上,還能清楚看到遠古樹木的直立樹幹。這可稱是世界上目前對地史時期陸地上最大面積的植被復原研究,成功繪製了遠古森林的實際復原圖。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王軍 博士在烏達煤田發現的這座“ 植物龐貝城 ”裏,不僅發現了新的植物品種,對探測現代植被隨氣候變換的趨勢也有重要參考價值。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大約3億年前,內蒙古烏達大地上生長著一片生機盎然的原始森林,長滿了各種植物,但是幾十公里外的火山突然噴發了。這座火山,持續噴發了兩天,厚厚的火山灰飄到了這片森林裏,所有的樹木瞬間被覆蓋。這一切,和1713年考古學家發現的意大利“龐貝城”極其相似。


通常歷史上出土文物,都是通過衝刷、搬運,再沉積,最後被發現。龐貝城保留得之所以那麼完整,靠的就是火山。而內蒙古烏達煤田發現的這座“植物龐貝城”也是經歷了同樣的命運,一場災難性的大火山爆發讓原始森林瞬間“封存”。


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植物龐貝城」迅速出現?那是一場災難性的大火山,當時的火山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規模還要大,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火山的噴發柱火山灰一直上揚到高空幾十公里外,並持續噴發了2天。通過測定火山灰的年代來判斷植物的年齡,距今約3億年。


挖掘現場的照片顯示,化石是在兩層中間,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植物莖幹的印記,普通的植物化石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條件。此外,因為大量的植物被火山灰掩埋並被炭化,因此形成了現在的煤田,中國華北地區大量的煤都要歸功於這個“植物龐貝城。2012/02/22


 


1     6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歷史考古學午餐會」的演講活動,將與411日(星期三)上午1030正式啟動。這次邀請到目前在靜宜大學任職的蘇全正博士主講。

最近幾年,中興大學、東海大學、靜宜大學、花岡國中、大龍國小與中研院院區都有考古遺址/遺物發現。這些發現,與社區、教學與校園規劃會有何影響與作用?

地點: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大樓703會議室

 

*名額有限,欲報從速。報名請洽:sherry@mail.ihp.sinica.edu.tw(所外人士請提供:姓名/單位/職稱/電話/地址)

洽詢電話:(02)2782-9555 分機 386 張小姐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視新聞      2012/3/7  鄔凱雯 報導
台灣文明歷史四百年,不過多元的生物史 恐怕要多加一個0甚至兩個0!台灣與法國合作的水下考古有了重大發現,在澎湖海域發現大形哺乳類動物的化石,經過驗證大約有三到四萬年的時間,而且上面有人為使用過的痕跡,更推斷從前的台灣海峽可能是一片陸地,如果有更多證據,那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恐怕要改寫!

 

台灣歷史不只四百年,可能更久遠,這是台法合作,在澎湖附近海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有了最新發現! 鹿角,水牛,犀牛角等化石,經過驗證有三到四萬年歷史,而且還有人為使用過的痕跡,在台澎海域發現的這些水下文物,有學者表示台灣歷史至少要「加個零」,可能有千年甚至萬年,從2006年開始的水下考古研究,總共發現165處目標物,64處已經有專家驗證,其中九處是沉船遺留物! 這些沉船當中,歷史最悠久的為宋代沉船,船上還有瓷器,另外還找到日本在二次大戰時遭美軍擊沉的巡洋艦,二次大戰的運輸船,及清軍打造在甲午戰爭時向日軍投降的「廣丙艦」等重要文物,臺灣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接觸地帶,這些水下文物有如時空膠囊,訴說歷史故事,也挖掘出更多的台灣歷史!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8日消息:正在探索一個公元1世紀基督教古墓的考古學家在一個棺材蓋上發現一條古代銘文,並以此證實該處為耶穌最後長眠之地。

考古學家使用一個由機械臂連接的遠程控制相機來探索耶路撒冷一個住宅的地下,他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了一批公元1世紀的「骨盒」。

這些「骨盒」通常被稱為「藏骨棺」,其中一個的蓋子上刻有希臘文的銘文,大概意思是「神耶和華,復活,復活」。另外一個「藏骨棺」上則有一幅圖案:一條魚嘴中含一個小人,據稱是描繪約拿和鯨魚的故事──基督教最早的宗教故事之一。

這次發現位於「耶穌家族之墓」約200英尺開外。「耶穌家族之墓」於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考古學家在其中找到多個「骨盒」,上面刻有耶穌一家的名字。但是,很多著名神學家與考古學家都認為「耶穌家族之墓」的發現完全沒有事實根據,根本不可信。

這個「耶穌家族之墓」僅僅進行過簡短的探測,因為正統猶太教抗議,擔心此舉會打擾墓穴的安寧,挖掘行動隨之結束。該處之後被封鎖,並在上方建立了一棟住宅樓。

儘管如此,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北卡羅來納州大學聖經研究學者詹姆斯.泰伯以及紀錄片製作人希哈姆.雅克波維奇決定將研究繼續下去。

2010年,兩人獲得以色列政府許可,允許在上述地點附近使用機械臂鑽洞探索。在這次探索活動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墓穴,命名為「天台之墓」,因其位置幾乎是在這座建築的天台正下方。

在「天台之墓」裡,他們找到了之前所説的銘文。兩人宣稱,在該處發現的銘文,讓「耶穌家族之墓」的真實性大大增加。他們還相信這兩座墓穴屬於同一個墓群。

考古學家發現 疑似耶穌古墓

圖:考古學家使用一個由機械臂連接的遠程控制相機來探索古墓\互聯網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講者為法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Frédéric LEROY,時間為39(五)下午3點假中研院史語所  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舉行。法語演說,現場中文口譯。 

該中心隸屬法國文化部,是全球第一個國家級水下文化資產保存專責機構,今日將與文建會所屬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續簽4年的「台法水下考古合作行政協議」,持續2007年以來雙方在水下考古科學發展、人才培訓、出版品及教育堆廣等方面進行的合作交流關係。相關內容請見:http://www.cca.gov.tw/images/epaper/20120302/epaper_01_04.htm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注重人體工學,除了床鋪、桌椅等家具要符合,鞋子、剪刀也很講究,甚至還出現針對左撇子設計各式工具,就是要讓使用者用得更舒適方便。不過這可不是現代才有的觀念,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史前人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身體力行了。

石器在史前人的生活裡佔有很重要的角色,舉凡農耕、狩獵及漁撈都離不開它,例如砍樹的石斧、墾地的石鋤、狩獵的石鏃(箭頭)及石矛、敲砸用的石錘、切割用的石片器及石刀、處理皮革或其他物品的刮削器、磨製器具的砥石、捕魚的網墜等等。史前人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使用這些石器進行各種生業活動,因此製作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工具就很重要,適當形狀、大小與厚度的石器用起來才會順手省力。

仔細觀察一下圖一的石片  器,看看它哪裡符合人體工學?石片器的使用方式是以手持握住一端(上方紅圈處),再利用另一端的刃部切割物品。石片器一端製做得較為厚實,方便手掌持握。同時由於手掌抓取東西時會形成一弧度,如果持握處也具弧度,能讓手掌與器具更為密合,拿得更牢也更省力。這就是為什麼這件石片器的形狀如此不工整,它可是基於實用而不是美觀的目的呢!

S0701FTLT0010394BCWB圖一:打製石片器

再看圖二這件刮削器,持拿方式與石片器一樣,所以上方較厚處是手握的地方。特別的是,A面及B面紅圈處刻意打製出一凹弧,B面凹弧又較A面為大。左手握住後會發現,A面的小凹弧剛好與姆指相符、B面大片的凹處則適合另外四隻手指的彎度,換成右手則沒那麼舒適好拿了。由此推測,這件刮削器的主人應該是個左撇子。

S0608SKTT0024093BCWA1圖二a:刮削器A

S0608SKTT0024093BCWB圖二b:刮削器B

想想現代,一個量身訂製的產品往往所費不眥,有時候美觀甚至凌駕了實用性。或許史前人只是從「如何讓工具好用」這個最基本的需求出發,自然就量身製做出符合人體工學的器具了。真是不錯~

 

資料庫怎麼說:

1.打製石片器:

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3/System/pages/Data_Artifact.jsp?artifact_no=166125

2.刮削器: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3/System/pages/Data_Artifact.jsp?artifact_no=165931

by古)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為「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二):第11~18世紀間中日韓三地的藝文互動」系列演講之一,講者為廖肇亨先生(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35日(一)1500~1700假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大樓1 文物圖象研究室舉行。

不需事先報名,歡迎參加。相關網站:http://proj3.sinica.edu.tw/~eaart/index.php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講人:邱敏勇先生(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時間:35(一)上午10點整

地點:史語所 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霪雨霏霏。大菩薩望著窗外心想又是一個探坑變泥坑的日子,無法出田野也無法郊遊踏青。百般無聊之際,決定到「大菩薩專賣店」逛逛殺殺時間。走進店裡,一眼就看到新到貨的「龜山小娃系列」雨鞋!哇~有藍色跟灰色兩款不同的圖案呢(見圖)!猶豫再三難以取捨,乾脆一起帶回家啦~

20120224塗鴉牆_龜山小娃系列鞋款s

回去後才發現,附贈的DM上有這麼段介紹:「『龜山小娃系列』圖案取材自恆春半島上龜山遺址的陶片。這些壓印在陶片上的擬人狀圖案(anthropomorphic designs)分成人面紋(face design)與蛙形人紋(frog-shaped human figure)兩種,前者可明顯區分出臉與頭飾(藍款鞋),後者的臉與頭飾則形成一種組合(灰款鞋)。」嗯~沒想到小小雨鞋的背後還有大大的學問啊。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俄羅斯科學家日前創下一項新紀錄,讓32000年前冰河時期埋藏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的「柳葉蠅子草」(Silene stenophylla)種籽發芽、茁壯、開花。(美聯社)在這項記錄之前,以色列的研究人員,曾經把一顆儲藏了兩千年的棕櫚科植物種子種活。

20120222考古現場_三萬年前種子開花

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現冰封長達三萬二千年的種子,他們讓這些種子「復活」,生長成開花植物,成功開出了可愛的小白花,此一實驗發現對於尋找遠古生物,以及讓其他珍稀物種,包括滅絕的物種復活,可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項研究由俄羅斯科學院細胞生物物理學研究所的雅希娜和基里欽斯基主持。他們表示,這些草本植物「柳葉蠅子草」(Silene stenophylla)的種子,是迄今復活的最古老植物組織。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分析,它們約有三萬二千年歷史,在地質年代上屬於更新世。雅希娜的團隊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科雷馬河右岸,地表下廿至四十公尺深處,發現七十個松鼠冬眠的洞穴,每個洞約一個足球大,洞內舖有乾草,還墊上動物毛皮,有如精心設計的儲藏室,裡面存放數十萬個各種植物的種子。

永凍層基本上就像大型冷凍庫,貯藏在這裡的種子和果實,被冰封在平均攝氏零下七度的世界數萬年之久。科學家在莫斯科附近的實驗室,企圖讓成熟的柳葉蠅子草種子發芽,結果失敗,於是他們改用植物胎座組織(placenta),並控制光線和溫度,終於成功培育出整株植物。雅希娜說,目前柳葉蠅子草仍生長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同一地區,「復活」的植物與現代版的柳葉蠅子草相當類似,容易生長,適應力很強,會開白色小花。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的新發現凸顯出永凍層本身對於搜尋遠古的基因庫,以及先前存在但從地表消失良久的生命,至為重要。研究人員能夠從如此古老的植物物質栽種出新物種,主要是因為松鼠挖的地洞很快被冰凍,而且從未解凍。相關論文發表在廿一日出刊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資料來源:

1.【中廣新聞/夏明珠】 中時電子報 2012-02-21: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725/132012022100778.html

2.【諶悠文/綜合廿一日外電報導】中時電子報2012-02-22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2022201134.htm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江蘇盱眙縣的泗州城(下圖)位於黃河、淮河及長江水道流經之處,自唐代以來就是南北經濟大脈大運河的重要樞紐,水陸交通即為繁忙。然而清康  熙19年(1680年)夏,一場連續70幾天的暴雨沖破泗州城的城門,使該城被洪水淹沒沉入洪澤湖底。不過這場暴雨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20220考古現場_泗州城及大map

明代以來為解決長期黃河奪淮,導致大運河淤積影響漕運的問題,遂加高淮河東南岸之堤防(今洪澤湖大堤),使其水位抬高,達到以淮河之清水沖刷黃河帶來的淤沙之目的。短期內確實有效,但淮河水量仍不夠沖刷黃河淤沙,久而久之河床逐漸淤高、水位不斷抬升,使得淮河下游開始出現水患,同時附近的小湖群漸合成一大湖──洪澤湖。洪澤湖亦難免淤沙日增倒致水位漸升的命運,造成泗州城根長期浸於水中、城基日漸崩壞,結果就是1680年的那場大雨讓它終遭滅頂之災。

淮河河床的淤沙堆積,使泗州城漸由水淹轉變為沙埋,後來只餘西南角部份(約佔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尚在水中。根據探堪,該城呈橢圓形,分內城、外城及更外一層的半月形甕城,內、外城距離70~80公尺,甕城南北深56.6公尺。目前考古人員在古城西南角已發現兩處房址、三條道路及一處可能為廟址的所在,另有瓦當、屋頂上的吻獸等建築構件;許多構件更是因當年暴洪的沖力而偏離原來的位置。

這座有「東方龐貝」之稱的古城正一點一滴向世人展現昔日風華,然而受到刻正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影響,它可能再度因蓄水而淹沒。目前學者尚在研議保護方案,試圖保留部份或全址。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罵頭,這個古怪有趣的地名,是台中縣清水鎮的舊稱,源於平埔族語。而牛罵頭遺址就位於清水鎮東側山麓,現在是台中港特定區市鎮公園的所在地。

S0604NMTT0095040BCWA.jpg大坌坑式陶罐口緣T0095040

  牛罵頭遺址是牛罵頭文化的命名遺址。而牛罵頭文化是距今約4500-3500年前,台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由大坌坑文化晚期發展演變而來,如圖中的這件出土於牛罵頭遺址的紅色夾砂陶罐口緣,就可看到許多大坌坑陶器的特徵:長頸直口,唇面外翻,且飾以回字形刻劃紋,頸部施予平行直線劃紋,以3道為一組,平行劃紋之間填以2道為一組的斜劃紋,無論從口式或紋飾來看,皆為大坌坑式陶罐。

  當時的人群將生活領域擴張到內陸平原和低海拔丘陵邊緣,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生業型態以農業為主兼行漁獵、採集,聚落增大且居住時間久。陶器以紅褐色陶器為主,陶質佳,製作技術亦優,比起新石器時代晚期許多地方出土的陶器,可是毫不遜色,甚至更好!真忍不住覺得,牛罵頭文化的史前人在製陶的工作態度上可認真多了~

進一步了解:

考古資料庫:

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3/System/pages/Data_Artifact.jsp?artifact_no=165475 

考古大菩薩遊台灣──大坌坑: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taiwan/taiwan/tapenkeng_zh.html 

考古大菩薩遊台灣──牛罵頭: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taiwan/taiwan/niumatou_zh.html   

by南)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卑南遺址以玉器聞名,但這次出土的玉核就很罕見了。玉核是製作玉器的廢料,目前我們還未發現史前卑南人製作玉器的證具,它的出土能否提供相關線索呢?

http://tw.news.yahoo.com/%E5%8D%91%E5%8D%97%E9%81%BA%E5%9D%80%E8%80%83%E5%8F%A4-%E5%8F%B0%E5%A4%A7%E7%94%9F%E6%8C%96%E5%88%B0%E7%8E%89%E6%A0%B8-045612841.htm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秘境歷險記」後,我們又有新遊戲上線了!快來「重返史前」小試一下身手吧! 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games005/game005.html

新出爐介紹文章: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5396&lid=619

遊戲也有英文版讓外國朋友也能同樂: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h7/games_en.html

文章標籤

南無 考古大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